由華夏設計所主持的“傳統風格建筑RC-CFST組合框架振動臺試驗”近日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結構與抗震實驗室進行,該試驗是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發課題——《傳統建筑現代結構理論》(CSCEC-2012-Z-16)的重要試驗環節之一。
試驗方案以華夏設計所承接項目普陀山佛學院水榭為原型,模型采用1:4的縮尺比例,試驗分別選取了汶川波、蘭州波、Taft波及El Centro波等多組地震波進行地震激勵,分別模擬了7度多遇、7度設防、7度罕遇、8度設防及8度罕遇的X單向、XY雙向及XYZ三向地震。在試驗加載過程中,結構整體性較好,柱頂縮柱部位鋼管混凝土柱等關鍵構件及節點在地震波作用下能夠可靠工作,最終為了驗證結構的極限抗震承載能力,輸入了9度Taft波,峰值加速度620gal,結構最終沿短向破壞倒塌。
試驗結果表明,斗拱以下采用鋼筋混凝土柱以上部縮柱部位采用方鋼管混凝土柱的組合框架結構能夠滿足規范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設防目標,為今后的傳統建筑結構設計提供了試驗依據,同時作為整個課題的最關鍵新試驗,也啟發設計師還有更多的改進空間,比如采用減隔震技術、屋面輕質化、構件預制化等等……華夏所結構設計人員將繼續探索創新。
院專業總工程師吳琨、華夏設計所總工程師賈俊明,城市設計中心總工程師韋孫印、華夏所副總工程師董凱利、車順利及所結構組設計人員十余人參與了整個試驗。(華夏所張耀 許佳軼供稿)
|